中国民主建国会四川省委员会
民建简史

第二章 致力于民主建国

来源:  日期:2014-07-27 人气:25791

民建成立以后,以民主和建设为宗旨,提出推进民主、反对独裁,争取和平、反对内战,要求建设、反对破坏的政治主张,并与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一道积极投入到反内战、保和平的民主斗争中,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 

  第一节   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

 

 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,迫于国际国内压力,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还需要一段准备时间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为争取时间、调兵遣将、部署内战,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举行国共两党的谈判。谈判历经43天,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《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》,即“双十协定”。其中提出“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,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,协商国是,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”。然而,协定签署不久,蒋介石就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,总兵力达190万人以上。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,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,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日益高涨。1945年12月15日,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来华“调停”内战。12月27日,苏、美、英三国外长会议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协议,宣称必须停止内争。在这种情况下,蒋介石被迫同意按照“双十协定”的规定,召开政治协商会议。

 

  1946年1月10日,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开幕。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,共产党代表7人,民盟代表9人,青年党代表5人,无党派社会贤达代表9人。民建因为刚刚成立,又未被国民党政府承认,因此没有代表。黄炎培以民盟代表身份参加,李烛尘以无党派社会贤达代表身份参加。会议历时22天,通过了政府组织案、国民大会案、和平建国纲领、军事问题案、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。在此期间,民建为促进会议的成功作了积极的努力。

 

  一、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意见

 

  民建作为一个新的政党,积极投入到促成政治协商会议成功的活动中,同时也拉开了民建参加争取民主、反对独裁,争取和平、反对内战斗争的序幕。

 

  1946年1月8日,即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,民建在西南实业大厦举行茶会,招待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及各界人士,报告民建成立经过,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初步意见。胡厥文、彭一湖主持招待会。出席民建招待会的有中共代表董必武、王若飞、陆定一,国民党代表邵力子,民主同盟代表张东荪、梁漱溟、罗隆基、章伯钧、张申府,青年党代表陈启天、杨永浚、常乃德,无党派代表郭沫若、王云五、胡霖、钱永铭、缪嘉铭,政府方面有于右任、褚辅成,各界人士陈博生、马寅初、胡子昂、胡健中、董时进、胡光熙、陈铭德、陶行知、王昆仑、蒋匀田、潘梓年等140多人。

 

  黄炎培因患病未能出席会议,由常务理事杨卫玉代为致词。黄炎培在致词中说,经过极艰苦的8年抗战,人人都有了新的觉悟,这就是每一个人,都需关心政治、研究政治、参与政治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经少数人倡议,得到工商企业家、银行家、大学教授、文化教育界人士响应,决议成立一个新的政党。至于“民主建国”四字,也是当时“发起诸人冲口而出,一个极本色的名词”。黄炎培在致词中表示,民建不是一个“党同伐异”的政党,而是“以政党为若干志士,立共同之主张,为共同之行动。因而有此结合”的政党。他特别强调,本会参与政治本着“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”,“他日参加选举,义务所在不敢规避,而决不欲强自为谋。谁贤谁能,求之于天下。选之与之,公之于天下。”

 

  常务理事章乃器代表民建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初步意见。其基本精神是,希望全国同胞共同努力,促进政协会议成功,政协代表更应抱必成的决心,以使国家在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避免内战,实现民主建国。“第一,开会以前诚意的表示,重于开会以后的协商。因此,内战必须先停止;人民身体、信仰、言论、出版、结社、集会、通信等基本自由必须先全部赋予;释放政治犯,政党合法化,和特务机构的解散,必须先全部实现。”“第二,协商要有结果,会内会外的组织必须健全。因此,我们认为会内需有专家顾问的协助,会外还必需组织军事调查团。”“第三,要协商能得一致的同意,须有广大民意的反映。因此,会议必须完全公开,还要发动全国人民组织政治协商会议期成会,随时发表意见。”“第四,为促进统一,国民党必须开放政权,其方式,或为组织最高政治委员会,或者就利用政治协商会议而充实其职权。”“第五,为达到军队的国家化,必须大量裁兵。国军官兵必须脱离党籍,军费必须出自人民可以控制的来源,军权必须交给无党关系的文人,一切军管党化的方式都必须全部废止。”“第六,为保持未来宪政的圣洁,国民大会组织法和代表选举法必须修改,国民大会代表必须重选。宪法必须重行起草。”“第七,在过渡时期,必须商定共同政治纲领,以代替训政时期临时约法。”“第八,会议还应检讨一下当前复员问题和一般经济政策。”“特别在产业方面,政府过去为了财政收入,曾经用不合理的捐税政策和统制手段摧残产业,结果的悲惨已经有目共见;现在再为财政收入进一步垄断产业,初步的结果也已经表现出来了。由于产业政策的失当和一般经济上现在还没有一些决策,造成前后方不必要的大量失业和大批破产的局面,对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实在太大了!这也是一般人民希望会议能有解决的。”

 

  在这次招待会上,中共代表董必武对民建意见给予了肯定。他说:“民主建国会对协商会议的初步意见,首先在《新华日报》登载,可见我们对贵会的态度。”并表示:“贵会所提的意见,大体与本党向协商会所提出的相同。至于具体意见如‘组织顾问团’问题,我们也同意。”“其他如‘须有广大民意的反映’,我们也赞同,因为会议本身很狭小,一切的决定都要人民支持,如果没有人民支持,即使决议是好的,也不易实施,坏的更不必谈了!希望协商会的议决公诸社会,得到群众的批评。”

 

  招待会期间,于右任、邵力子、褚辅成、张东荪、陈启天、郭沫若、梁漱溟、胡霖、章伯钧、缪嘉铭、胡光宸等先后发言。胡厥文综合大家的意见后说:“党派的利益可以互让,但国家基础和人民的基本权利是不能作为政党的礼物。”他的讲话,赢得了热烈的掌声。会议取得圆满成功。

 

  为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,1946年1月中旬,民建再次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意见。意见包括政治协商会议、保障基本人权、政治、军事、财政及货币、企业等六项内容。

 

  对政治协商会议,认为“以争取人权保障之实现为先,政治之开放为次,治权之充实又次之。”“应先解决原则,然后逐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。其首须解决之大原则,为法统论之地位,其次为商定共同纲领。”“党派权力可以退让,宪政初基之圣洁与人民基本权利则不能退让。”“协商之结果,必须较协商时期更为进步,更为民主。”

 

  关于保障基本人权,认为应“实施提审法及冤狱赔偿制度”;“除应修正或废除妨害人民自由权利之各种法令外,应制定妨害人民自由治罪法公布实施”;“地方政府对于已查户籍登记之人民应负责保障其身体之自由及安全。”

 

  关于政治,提出“公布粮食征购及发放详细数字”;国民政府主席“要有时间接近人民,听取民意”;“各行政部门的政策必须随时公布,并不得有急遽之变更,以保持政治的稳定”;“用普选的方式,彻底改革地方自治。”

 

  关于军事,提出“军事机构不得干涉行政,一切军事管理之方式,须即日全部废除。”

 

  关于财政及货币,提出政府需“公布抗战期间备年度之预算决算,最近之货币发行数字及准备状况”;“一切地方摊派及非法附加,应严格禁止。人民除缴纳赋税外不得再予任何负担”。

 

  关于企业自由,提出解散新成立的垄断性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及中国蚕丝公司,依就地区的不同,分组民营公司经营。还强调提出“民营企业战时损失,除因政府行动所致部分应依据国家总动员法原则速予赔偿外,其由敌人行动所致者,在未取得赔偿以前,应由政府先予垫付,使无停顿萎缩之虞。”

 

  与此同时,民建在上海的理、监事吴羹梅、胡西园、冷遹、俞寰澄、王纪华、王却尘及会员30多人联名致函政治协商会议,表示完全同意章乃器代表民建提出的意见,要求改组政府,改选国大代表,实现蒋介石在政协开幕词中关于人民享有身体、信仰、言论、出版、集会、结社的自由,各政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,并得在法律范围内公开活动,各地积极推行地方自治,依法律实行由下而上的选举,政治犯除汉奸及确有危害民国之行为外,分别予以释放等诺言。

 

  二、在政协会议中的斗争

 

  1945年12月16日,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,准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。为了协商会议顺利进行,中共代表团首先提出无条件停止内战的建议。经过多次呼吁和多方努力,1946年1月5日,国共两党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,使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燃起了新的希望。

 

  1946年1月10日,政治协商会议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。然而,国民党对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和范围作了种种的规定和限制,实际上仍想保持一党专政的实权。国民党的行为,引起了各党派的不满。1月15日,黄炎培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五次大会作了发言,针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大会上对筹组联合政府的攻击,进行了严正的批驳。黄炎培指出,“有些政府里的要人,骂热心参与政治、要求组织联合政府者为分赃主义。用这种话来骂人是个莫大的笑话,实在太荒谬了。这些人读过孙中山的《三民主义》吗?殊不知你政府要人骂联合政府和参与政治为分赃,首先就不打自招地认为你所把持的政权是赃物了。岂不是自居于窃国自盗的大盗贼的地位吗?所以,我奉劝那些大人先生再不要闹这种笑话了”。

 

  黄炎培的发言,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。1月26日上午,军警宪兵特务闯进黄炎培的寓所“箐园”,捆绑了黄宅的工作人员,控制了电话,封锁了通道,翻箱倒柜进行大肆搜查。事件发生后,民盟主席张澜立刻召集紧急会议,决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正抗议,声明在事件未得妥善处理之前,民盟代表拒不出席政治协商会议。黄炎培也致函蒋介石,要求严肃查究。中共代表团向黄炎培表示了慰问和支持,并在第二天的《新华日报》以“军警宪兵特务竟搜查黄炎培住宅”为题,详细报道了暴行真相,发表了“实现人民身体和居住自由”的社论,严正抨击国民党政府的恶劣行径。黄炎培在1月31日的大会上,又即席发言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制定侵害人权治罪法,当场发起组织“人民自由保障委员会”,把他预先制备好的签名簿请与会代表签名。

 

  李烛尘在政协会议竭力呼吁国共合作,消弭内战,在和平民主的环境中建设新中国。他认为,中国应以农立国、改善民生、解决生计问题,工业则由民族工业界去做。因此,他提出“国农民工”的口号。我国较大的企业多数是买办资本与官僚资本,纯粹的民族资本是很微弱的。因此民族资本是一个扶植的问题,而不是节制的问题。他的这些论点,反映了民族工商业对受帝国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强烈不满。

 

  黄炎培、李烛尘等虽然以民盟和社会贤达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,但他们经常与民建领导成员一起交换意见,实际上代表了民建的意见。

 

  三、“沧白堂”、“较场口”事件

 

  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,需要团结各界民主力量,广泛发动群众,把政治协商会议内外的斗争结合起来。为此,民建邀请中国人民救国会、陪都文化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筹备会,于1946年1月11日在迁川工厂联合会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促进演讲会。会议由胡厥文、章乃器、李公朴主持,听取了沈钧儒关于政治协商会议进展的报告。会议决定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,民建捐款5万元作为活动经费。会后,民建推派章乃器、徐崇林、胡子婴等5人分别联系在重庆的全国邮政总工会、中国农业协进会、中国妇女联谊会、陪都青年联谊会、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、中国劳动协会、杂志联谊会、育才学校、重庆青年会、东北文化协会、音乐艺术社、华北政治经济协会等23个单位,组成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。协进会选出理事35人,胡厥文、章乃器、徐崇林、施复亮、孙起孟、罗叔章、田钟灵、温仲六、胡子婴等民建成员当选;胡厥文、章乃器、徐崇林被推选为协进会常务理事。

 

  协进会成立以后,先后举行了8次各界民众大会。首次报告会在迁川工厂联合会举行,邀请梁漱溟、李烛尘、黄炎培作报告,有300多人参加。此后,参加报告会的听众异常踊跃,虽遭受特务骚扰,但群情激昂,不为所阻。由于听众越来越多,从第四次起改在沧白堂举行。章伯钧、罗隆基、张申府、李烛尘、郭沫若、张东荪、梁漱溟,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分别作了报告。各界群众纷纷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建议,要求国民党开放政权,释放政治犯,取消特务机关,审判汉奸,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,取消经济管理等。

 

  为扼杀群众性政治活动,国民党派出特务进行骚扰破坏。在1月16日的第四次大会上,当郭沫若讲到军队国家化时,混在群众中的100多名特务狂呼乱叫,使大会未能终场。协进会理事会立即致函政治协商会议,报告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的暴行。第六次大会,当中共代表王若飞作报告时,一批特务在台下敲起小锣,有的手持木头、石块向台上打去,不少群众受伤。在第七次大会时,特务5次扔石子、放爆竹,疯狂破坏。在第八次大会上,特务又包围谩骂中共代表王若飞。对国民党特务一连串的破坏活动,历史上称为“沧白堂事件”。

 

  不仅如此,特务们还非法抓捕、毒打协进会的工作人员。由于协进会新闻处逐日报道协进会的活动情况,如实表达民意,揭露特务打手行径,深为国民党当局所嫉恨。1月24日晚,新闻处负责人、民建成员李学民、田钟灵夫妇在归家途中,遭到十多名特务的围殴,李学民受伤十余处。幸有群众闻声赶来,国民党特务才罢手。事件发生后,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。1月25日,重庆万名大学生举行民主大游行。1月26日下午,协进会在迁川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,通报连日来特务逞凶破坏的情况。李学民从医院送来书面报告,控诉特务罪行。章乃器、胡子婴等先后发言,对“沧白堂事件”提出严正抗议。各报记者也非常愤慨,在报刊进行披露和谴责。许涤新、罗叔章、徐崇林及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医院,对李学民表示慰问和声援。

 

  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,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、民主人士通力合作,利用合法斗争争取国民党内民主人士的支持,国民党代表被迫在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上签了字。

 

  1946年1月31日,政治协商会议闭幕。然而,协议的墨迹未干,蒋介石就撕毁协议,加紧部署全面内战。对此,民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。民建联合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0多个团体,组织召开陪都各界庆祝政协大会筹备会议,商定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大会,由郭沫若、李公朴、章乃器、施复亮、徐崇林等组成大会主席团,邀请周恩来、董必武、邵力子、孙科、沈钧儒、李烛尘等政协代表出席讲话。

 

  筹备会也向重庆市农会、总工会、教育会、商会等团体发出了通知,但他们未派人参加。2月9日深夜,市农会理事刘野樵、总工会理事长谭泽森等4人突然来到章乃器的住宅,要求参加庆祝大会并做大会主席。

 

  2月10日大会开会前,刘野樵等人早早来到会场,前排位置也被数百名特务分子抢占,这些人要求立即开会。国民党市党部委员兼教育会理事长吴人初、市商会秘书周德侯夺取了扩音器,大呼提议刘野樵为总主席,台下打手们鼓噪附和。刘野樵走上主席台,擅自宣布开会,并要开始报告。施复亮等人高呼“请李公朴先生报告”。当李公朴要报告时,即被特务包围起来拳打脚踢。顿时,特务们在台上台下大打出手。李公朴被扯着胡须,一脚踢倒台下,胡子被扯掉半边,头部被铁尺打破,血流如注。施复亮被追打到附近一家小杂货店,幸好被胡子昂用车救走。郭沫若眼镜被打掉。马寅初不但身负重伤,连马褂都被剥去,文稿被抢走。年近七旬的沈钧儒也被追打。主席团成员和群众受伤的有60多人。闻讯赶到的中共代表周恩来、国民党元老冯玉祥,目睹会场惨状,痛斥特务的暴行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“陪都血案”,又称“较场口事件”。

 

  “陪都血案”发生后,筹备会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,民建成员和其他团体代表向中外记者报告了血案经过,《新华日报》、《大公报》等数十种报纸也报道了事实真相。当日,周恩来、邓颖超、廖承志赶赴医院慰问伤员。董必武、王若飞、李烛尘等11人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。晋、冀、鲁、豫等地文化界和北平、上海、武汉、广州、香港、西安等地知名人士纷纷函电慰问。黄炎培、胡厥文等43人联名致电国民政府,要求将暴徒绳之以法。施复亮、李公朴等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 

  对这一血案,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歪曲事实、颠倒黑白的宣传。中央社竟诬蔑“民主建国会行列中跳出壮汉殴伤刘野樵”,《中央日报》叫嚣要“解散民主建国会”,“依法制裁肇事祸首李公朴、章乃器”等。为驳斥国民党对血案的歪曲宣传,民建联合重庆23个民主政团发表了《向全国同胞控诉——报告二月十日陪都血案真相》声明,并联合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筹备会发表了《驳斥可怜可耻的反宣传的声明》,披露陪都血案真相,揭露国民党凭空捏造事实、信口雌黄的宣传,控诉国民党特务的罪行。

 

  在此情况下,国民党当局只好使出对簿公堂的一招。施复亮、李公朴等在血案发生当天,即由史良律师陪往重庆地方法院,验明伤情,提出控告。然而法院迟迟不提公诉。3月初,施复亮、李公朴再次向法院提出自诉;刘野樵等人也提出自诉,反诬章乃器、施复亮、李公朴等人“聚众逞凶,扰乱集会,伤害他人身体”。这时,法院才以双方自诉并案审理。3月15日开庭时,旁听席座无虚席。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铁的事实面前,刘野樵等人的自诉漏洞百出,自相矛盾。最后,法院宣布先交付调解,如调解不成,再定期审判,以此借口不了了之。

 

  “沧白堂事件”和“较场口事件”,使民建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经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。